股票融资概念 辞职读博,我在东京大学做教育研究|人物采访 嘉宾:琳林(下篇)

正规的十大配资公司 2025-09-22 21:27:43 146

股票融资概念 辞职读博,我在东京大学做教育研究|人物采访 嘉宾:琳林(下篇)

采访前股票融资概念

2023年的时候我做了一系列的人物采访内容,采访了在日本的中国人,他们中有和我一样的上班族、也有创业者和留学生。其中有一位我在疫情期间偶然认识的大连女孩琳林。

琳林在国内大学毕业后来到日本,工作四年后决定考研,这一考就考入了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的教育学院。她喜欢孩子也对教育行业充满了向往,读研的那两年刚好是疫情期间,她没有太多的机会到学校去实习没能近距离接触孩子,可给她憋坏了。一心想着快点毕业真正到学校去实践一番。就职的时候也没有像其他学生那样各处投简历而是只面试了一家她最心仪的公司,并且成功地拿到了offer。

就在我觉得她会在这家公司的学校工作一段时间直到自己开立工作室或者学校的时候,她告诉我,她回去读博了???

于是,我又再次架起了手机开始了新的追访,我要问问她这倒是怎么回事

1

为什么要辞职读博

读研的时候很多人劝我考虑读博,但是我觉得自己不适合读博,而且我的人生目标清单里也没有读博这一项,我当时非常清楚地直到我就是想离开学校去实践、就是想去工作的。

展开剩余90%

我很喜欢小孩子,我自己对幼儿教育其实是有一点儿理想主义的。我希望在孩子们最重要的学前的阶段,可以培育他们基础的非认知能力。比如说自信心、自我肯定感等等。这是我想做的一些事情,我想通过自己的实践真正地去帮助到小朋友们,或者是帮助到小朋友的家长们。

这也是我选择去东大读教育学硕士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硕士毕业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只选了这家公司,只面试了这家公司。

在这家公司工作得怎么样?

它虽然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是它做的是福祉、公益类的事情,是支援一些发育障碍或者发育迟缓的孩子。我学的就是幼儿教育,我带的孩子大都是3~6岁学前班阶段的,他们有的是被确诊为自闭症、多动症,拿着政府的确诊来我们的教室上课。我作为指导员会一对一最多的时候一对三进行指导。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我到了这个教室的前三个月都处于非常亢奋的状态,我举得自己终于可以去接触到一个一个的小孩子了!整个人就是亢奋打鸡血特别开心。

但后来我就发现我认为最应该花时间花精力的就是备课,去按照每个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需要的能力。这是我最应该去投入时间和精力要要做的事儿。

可现实是公司追求效率,老师被要求流水线式上课,每天必须上满规定课程数,无暇个性化教学。工作内容还包括大量文书工作、打扫卫生等杂务,且工作时间特殊(周末最忙)、加班严重,导致身体与心理不堪重负。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理想和现实发生了一定的冲突。我想要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是我的工作性质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它让我做了很多重复性的、我认为不是很有意义的事。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可以去读个博,不在一个公司的体制下限制自己的研究行动,这是我选择回去读博的最重要原因。再加上东大有一个制度就是本校硕士毕业的学生三年内考博的话是可以免笔试的,所以我联系到了现在的导师。我想做的是移民家庭的教育支援,导师也愿意指导,就很顺利地回到了东大继续读博。

现在我的博士研究是关于在日本的中国人移民家庭,如何可以更好地去帮助这些在异国他乡养育零到六岁的学前的孩子的家庭。这个支援在日本其实政策上是远远不足的。

2

读博,是怎样的体验?

日本的博士几年毕业?

政策上是三年学制,一般理工科正常的话三年,但是文科博士很少有三年毕业的。常见为4-5年,甚至6-9年。这期间其实有各种组合,比如修满了学分以后可以休学1~3年,这段时间可以去工作、可以边工作边写论文等等。但是对于留学生来说涉及到签证问题,休学的话,就只能回国,因为休学你已经没有没有在日本留学的这个资格了。

不过日本还有一个特殊的签证叫做特别活动签证,所以有些留学生的话,可以去申请这个特定活动签证,然后再多留个半年,最多可以延长到一年。

听说文科博士毕业论文是出本书?

想拿到博士学位不仅要修满学分而且要完成博士论文,还必须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证明自身在该研究领域的贡献与能力。博士论文若质量高,可出版为学术书籍。

博士文科博士之所以很难,是因为我们收集数据的这个阶段是非常耗时间和精力。分析也非常耗时间和精力。而且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最后的博士论文,还需要在你所在领域发表一些国际期刊的论文,来证明你在这个研究领域是有一定的发发言权的。

所以文科博士很难毕业。

博士生活是什么样的?

博士生活其实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做研究。

文科的研究方法它分为定量和定性两个方法,定量有点儿偏向于实验,我主要通过访谈(与在日华人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收集数据。每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可达几万字,计划访谈30人,数据量庞大,分析过程复杂且耗时。

最花费时间的还是在寻找研究对象上,这里也向大家征集一波访谈对象,有符合要求的朋友或者身边有这样的人群请一定要联系我呀!

(详细需求请看本文末尾处)

论文发表也是一项耗时的工作,一篇论文想投到某个期刊上的话,投稿后需经过审稿,通常会有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后再投,整个过程可能长达一年。发表并非一蹴而就,需不断与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对话、修改。

此外还要参加各种学会发表,有一些需提前半年准备学会发表,展示阶段性研究成果。发表语言可能是英文可能时日语,如果学会在其他国家还需自己申请签证等,过程繁琐。

所以博士更像一份“没有老板催促、没有固定薪水”的研究型工作,需极强自我驱动力。

3

寻找自己喜欢的事,发现自我的过程

你现在觉得自己适合读博吗?

适合。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自我发现的一个过程,很有意思。我当时觉得自己不适合读博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老公的影响,我读硕的时候我老公在东大读博,我是一直看着他的读博状态的,他基本一周七天一天十二个小时呆在研究室做研究,虽然他是真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但我觉得我做不到像他那样,我看到那样的一个博士生活状态的时候我觉得这不可能适合我,

可是现在为什么觉得适合了呢?

是因为我发现我想做的事情和搞研究读博这件事情是相通的,尤其是通过实际工作与再次接触研究,发现读博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教育实践+研究)高度契合。我在那一年的工作期间找到了我最想做的事情,也成了我的研究内容,我现在就很想要找到那个答案,想能帮助这些家长去实际解决这些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再加上未来我也很有可能成为在日本养育孩子的家长之一,我就更有兴趣了。现在我已经能有机会去幼儿园和保育园直接去观察孩子。我觉得太棒了!我现在的这个身份,他给了我一个合理的理由,让我可以有机会的去接触到我想接触的人。我想做的事、我想做的实践和我想做的这个研究都是连在一起的。

(图片来自网络)

去年我也去参加了三个学会的发表。每次特别开心的就是在我发表之后,会有很多在日本幼儿园或者保育园工作的老师或者是园长,他们会对我发表的内容提很多很多的问题,或者感想。

让我有机会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站在那里,告诉他们我们现在在日本的中国人的家长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他们遇到的真正的困难是什么,然后我有机会替这些家长去发声,我觉得这个是我每次去发表就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个点。那些老师他们也会知道,原来那些中国人家长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情况,他们并不是刺头也不是故意唱反调等等。

每次的反馈都给我了力量,让我足以坚持接下来的博士研究。

4

博士毕业后的选择

博士毕业后希望从事什么工作呢

我想去大学找教职,去那些培养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大学、或者短期大学、私立大学以及大专也可以。

曾经读硕的时候我只知道自己大概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大概直到自己想做幼儿教育、想做更多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的事,但是没有想得很清楚。多亏了我这一年的工作经验,它让我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真正地看到家长的一些困扰,让我站在一个老师的这个视角,直接的去接触孩子和家长,我觉得他给了我很多在学校里面没有的角度。

我觉得这个经验对我来说其实很重要,非常感谢这一年的经验。

结束语

琳林的研究还在继续,她在自己的小红书以及视频号上也上传了很多自己读博生活、在做的相关研究的视频,也帮助了很多想来日本留学的小伙伴。

未来我还想和琳林做一系列和日本生活、在日本育儿的相关专题访谈股票融资概念,欢迎大家持续

发布于:天津市